手机不用插卡就能打电话上网?这事快成真了。2025年下半年,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集体宣布全面重启eSIM业务。联通已经在25个省市抢先开放办理,移动正做最后系统调试,电信也进入升级冲刺阶段。曾经被按下暂停键的eSIM技术,突然成了运营商的香饽饽。
eSIM不是新鲜词。它本质是把SIM卡电子化,直接嵌入设备芯片。用户不用跑营业厅,手机上点几下就能切换运营商套餐,出国旅游连上Wi-Fi买当地流量包,落地自动联网。对手机厂商来说,取消实体卡槽能省出宝贵空间,手机能更薄更防水,电池还能更大点。穿戴设备靠它实现独立通话,物联网设备用它远程管理,共享单车、智能电表再不用人工一张张插卡了。
可这么方便的技术,2023年却被三大运营商紧急叫停。问题出在“便利”的另一面——空中写号技术被诈骗团伙盯上了。假身份批量注册eSIM号码搞电信诈骗,防不胜防。有人在网上教eSIM改实体卡,一张卡拆出多个分身,运营商流量损失惨重。更让运营商头疼的是,用户手机上划几下就携号转网,竞争压力剧增,“一号多终端”的计费规则也是一团乱麻。
停摆这两年,运营商没闲着。eSIM业务今年能重启,关键在三大难题被破解。实名认证升级成“身份证+人脸识别”双保险,从源头卡住虚假注册。计费系统完成大改造,能扛住多终端复杂场景。5G网络铺开给eSIM打了配合战,低延迟高带宽让无卡联网更流畅。
eSIM业务重启背后藏着更深层变革。用户端体验将颠覆,国际漫游费可能成历史,手表脱离手机独立通话不再卡壳。设备端设计获解放,苹果iPhone 17 Air据传为轻薄机身砍掉实体卡槽,华为Mate XTs三折叠手机也传出要用eSIM换空间。物联网端爆发在即,途鸽科技刚推出全球eSIM IoT方案,帮中国企业一键接入200国网络;工厂里设备用eSIM实时回传数据,维修效率暴涨50%。
这波eSIM重启潮是市场倒逼的结果。2024年全球eSIM智能手表出货占比已达35%,中国穿戴设备对蜂窝网络需求猛增。联通eSIM平板增长率窜升30倍,物联网设备涨10倍。紫光同芯等国内芯片厂三年完成技术跃迁,实现单芯片双卡双待。GSMA预测更激进——2030年61个物联网关键场景,一半得靠eSIM支撑。
eSIM业务重启不是简单恢复服务,而是通信业从“卡槽”到“芯片”的生态重构。当诈骗漏洞被技术封堵,当运营商从抗拒转向拥抱,一场关于自由连接的数字革命正从手腕上的手表蔓延到工厂的机床。eSIM的回归,恰是未来十年万物无卡互联的开幕哨。